深圳衛(wèi)視《宅人食堂》第三季蘇州篇姑蘇城里的慢生活
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吧——在某一個瞬間,想要與過去的青澀告別,正式擁有“大人式”的小情緒;到若干年后的另一個瞬間,又發(fā)現,當下的自己和舊照片上那個人,并沒有什么不同。
人生從來不是一往無前的高速公路,生命中有期許,也有遺憾,就像春日里優(yōu)哉游哉的郊游,分岔處各自去看風景,但總要返回路口,才走向下一處目的地。
圖 著名的蘇州園林景色
平江河畔一宅院,醬方黃酒寄余生
幾年前去蘇州,遇見一些人、一些吃食,記憶頗為深刻,之后每覺得心緒浮躁時,便想去蘇州,總能覓得些許安寧。
不去想今朝的花事,明日的工作,隨意坐在拙政園外不遠的“聽香堂”,耳畔傳來蘇式評彈的輕清柔緩,眼前是平江河的蜿蜒流轉,便覺得自在。傳聞伍子胥建蘇州城時,此處就是這般光景,到今日,兩千五百年時光都化在不語的河水里,河水卻不曾變色。
圖 聽香堂外,平江河景
聽從《宅人美食榜》的建議,來這里,總會點上一碟蘇式醬方,店主老洪說他要兩三天才出得了一塊,應該是真的。用刀切開,醬方嫩如豆腐,細細慢慢品嘗,心里不再有痛感,對自己、他人的愧疚虧欠感也悉數清凈,全身心投入到食物中,方才體會到天地之廣闊無垠、世界之清新秀麗、歲月之浩瀚無渺,都在這蘇州城里了。
圖 蘇式醬方
曲徑深處,還有一家外國人開的餐廳,也是極喜愛的去處。老板艾哲羅,曾經是諾基亞副總裁,工作完成后,伊朗裔的他本可回芬蘭生活,卻因對蘇州的喜愛留在了這里。
艾哲羅最拿手的菜是一道肉圓,本是芬蘭家庭十分喜愛的家常菜,被伊朗血統(tǒng)的他加以改良,竟然和中國西北的口味有些異曲同工之處,店里的熟客干脆就直稱為“獅子頭”。
偶爾點上幾盤小菜坐在店里,看著臺上老板和朋友們表演非洲鼓樂或是中國歌曲,真實得有點虛幻,中國人和外國人一起享受喧囂,就每個毛孔都熱鬧起來了。
還有山塘街的阿潘砂鍋煲,主廚早已名聲在外,卻甘愿守在一方小店,為蘇城老饕消口舌之欲,頗有世外高人的風范。
圖 潘記藏書羊肉老店店面
又如另一位潘師傅開的藏書羊肉老店,三十年來一直堅持全年無休,大年初一也好,正月十五也好,專程去吃,就不會落空。
偌大個蘇州城,管它春去秋來,不論街頭巷尾,都少不了這屬于人間的煙火氣。
無怪唐寅寫“我也不登天子船,我也不上長安眠。姑蘇城外一茅屋,萬樹桃花月滿天。”,對唐寅、對我等喜愛慢生活的人而言,蘇州的人間,真是天子相邀也不忍舍去的。
良辰美景奈何天,賞心樂事蘇州現
可惜不是蘇州人,到此一游再游也有歸家的時候,只恨光陰薄淺,江南的煙雨和人文,又只能靠“憶”了。而蘇州的一景一物,晴雨無妨,都成了河畔老嫗的歌聲,悠悠揚揚著,就飄散在風里吧。
圖 江南水鄉(xiāng)的河畔民宅
“佳品盡為吳地有,一年四季賣時新”,蘇州的美食與園林一樣,值得被回憶。深圳衛(wèi)視老恒和《宅人食堂3》,就走進蘇州,記錄下姑蘇城里的特色美味,本周日晚21:00,即將播出。
相關資訊
評論
- 評論加載中...